圍繞在鋁行業供給側改革與節能環保的工作正在逐步的推進,中國鋁業——曾經的央企虧損王,終于迎來了利潤爆發,今年上半年利潤飆升十倍。幾家歡樂幾家愁。當中國鋁業交出靚麗業績之時,需要萬分警惕產能被關停的民營企業經營惡化所帶來的風險。
此前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宏橋已經被海外做空機構做空,長期停牌。在深陷海外資本市場的驚濤駭浪之中時,又遭遇大規模停產,這家中國鋁制品行業最大的民企能挺的住嗎?
手持這家公司股票的股民,債權銀行命運又當如何?市場正焦急等待著中國宏橋的復牌,而停產之下情況愈發不樂觀。
鋁行業去產能:中國最大民企鋁產能被砍三成
鋁價上漲和鋁行業產能利用率的上升,與鋁需求的增長有一定的關系。中國鋁業稱,近年來,隨著中國鋁應用逐漸由傳統行業向新興領域延伸,各行業的單位用鋁量較往年均有顯著提升,鋁合金圍護板、鋁合金結構橋梁、太陽能(5.74-0.52%,診股)領域用鋁擠壓材、鋁制家具、鋁結構共享單車等,都成為中國原鋁消費新的增長點。今年上半年,中國原鋁消費量為1750萬噸,同比增長11.5%。
但鋁價上漲最重要的推動力,則來自于鋁行業的去產能。中國鋁業直言,供給側改革和環保政策影響是國內鋁價表現強勁的重要因素。今年3月,環保部出臺的28城市采暖季環保限產政策將減少晉冀魯豫四省30%的電解鋁及氧化鋁產能。
今年4月中旬,新疆發布《關于停止違規在建電解鋁產能的公告》,包括新疆東方希望有色金屬有限公司在內的3家企業違規在建電解鋁產能項目被勒令關停,合計產能達200萬噸。此前,天風證券研報稱,預計今年將有300—400萬噸在產違規鋁產能停產。
更大的關停產能則來自于中國最大的民營鋁企——中國宏橋。
今年8月15日,中國宏橋發布公告稱,其已關停涉及年產268萬噸的鋁產品生產產能,關停產能約占其產品總產能的29%;目前,其運營的總產能為646萬噸。
中國宏橋的公告是對媒體公開報道的回應。此前媒體報道稱,山東省發改委等10部門制定了《山東省2017年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行動方案》,根據該方案,中國宏橋違規建成的電解鋁項目5個,違規產能268萬噸。這意味著,僅僅被公開披露的新疆和山東兩地,幾家企業已關閉的產能已超過450萬噸,已遠超研報預測。
從當前的市場狀況來看,隨著供給側改革和環保政策的推進,鋁行業的產能很可能將繼續降低。不過一個關鍵的問題是,一家民營上市公司如此龐大的產能被關停,無論對于企業自身還是股民和債權銀行,都是巨大的打擊。
中國宏橋此前在香港遭遇做空機構的做空,至今仍然停牌,驟然停產無異于雪上加霜。
去產能真的要以民營企業產能被關停為代價嗎?數以百萬噸的產能不是小作坊,從購置土地、建設生產線、招聘員工,往往需要耗時數年,如此龐大的工程既然是違規興建,那投產前為何不叫停?
既然已經投產多年,那關停前是否一直在違規生產?如果從始至終都屬于違規產能,以前為何不叫停?
即便真違規,為何不能整改?是企業真不愿意整改,還是不給機會整改?比一刀切更可怕的是選擇性切除。
民企求生不易,但求刀下留情。就算企業違規投產屬于咎由自取,股民買入股票本應風險自擔,難道不要警惕企業經營急劇惡化引發的償債能力危機?引發區域性金融風險,板子應該打在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