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來自東南亞的企業與真空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尋求技術轉讓之際,何梁何利基金25日將創新獎頒給了真空冶金技術帶頭人昆明理工大學教授楊斌,激勵他及其團隊繼續攀巖真空冶金技術領域新高峰。
楊斌系昆明理工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教授,真空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云南省有色金屬真空冶金重點實驗室主任。30年來,他一直從事有色金屬真空冶金研究工作,繼承、開拓和發展了真空冶金的理論和技術,開展了有色金屬合金真空蒸餾熱力學動力學以及有色金屬硫化物分解、揮發、冷凝的理論研究工作。帶領團隊研制出連續化、大型化、自動化、系統化有色金屬真空冶金新裝備,并將該技術推廣至國內外,改變著人類數千年以來的傳統冶金行業。
“好礦已經開采得差不多,傳統技術很難進行有效冶煉,面對低品質復雜資源,就必須創新。”楊斌告訴記者,將傳統的冶金行業改在真空中進行,不但有利于復雜金屬的冶煉,還有利于環境保護。比如,使用復雜錫資源清潔高效綜合利用技術,錫直收率由89%提高到97%,金屬回收率大于99%,生產成本降低20%,危險固廢量減少80%。
目前,楊斌及其科研團隊研制出的連續化、大型化、自動化、系統化有色金屬真空冶金新裝備,已經中國、美國、英國、西班牙、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的企業應用,年處理復雜有色金屬合金約45萬噸,每年產值過百億元,推動了有色金屬冶金行業的科技進步。
“最大的意義在于我們有色金屬冶煉行業實現了從技術進口,到原創技術出口的轉變。”楊斌研究團隊成員劉大春說,此前,中國的冶煉技術多靠進口,真空冶金技術讓中國在冶金技術領域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楊斌表示,金屬元素基本都可以采用真空冶金的技術來冶煉。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尋求合作。他將以何梁何利基金創新獎為新激勵點,繼續帶領團隊進行科研攻關和推廣,力爭將中國的技術推廣運用到更多的國家。
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先生基于崇尚科學、振興中華的熱忱,各捐資1億港元于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注冊成立的社會公益性慈善基金。1994年5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的成立慶典。基金成立20多年來,捐款創立者的善舉、義舉和創舉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贊許和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